找到相关内容376篇,用时2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拈花微笑”公案析

    真佛本无言。   为了度众生,佛不得不言,于是随顺众生而言,“先以欲钩牵”就是随顺众生之言。是方便之言。所言所说皆是指引菩提之路。其言皆是,其所言为非。其言既尽,尽无尽之尽,乃有不言,不言之言是名...   “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佛心印”等等,皆是佛随顺众生之心智,欲使众生明其实相,依各种因缘而强行命的假名。我也以个人拙见给它起个名字——透明上智灵感心。此心为佛所具有故名佛心。其实此心菩萨、罗汉...

    卢守中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08335996374.html
  • 今日(农历二月二十一)恭逢普贤菩萨圣诞!

    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何以故。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

    佚名

    |普贤菩萨|圣诞|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03/1836253372.html
  • 佛教辩证思维略析

    文殊言:“世尊,若耳者,则无二谛。”佛言:“善男子,有善方便,随顺众生,说有二谛。善男子,若随言说,则有二种,一者世法,二者出世法。善男子,如出世人之所知者名第一义谛...谛具有根本的区别;另一方面,“世谛者第一义谛”,二谛具有互相依含的同一性。二谛的设立是随顺众生进行方便说教的需要,开始肯定世谛在佛教教化中的意义。   以龙树为代表的般若中观...

    吕有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30338226.html
  • 围绕佛教真理观的一场历史性论争

    ,名之为谛。此即二于谛。诸佛依此而言,名为教谛也。”(同上书,第86页下)又说:“二谛有二种:一于二谛,二教二谛。道理未曾有二不二,于二缘故有二谛。又随顺众生故说有二谛。&...谛。也就是说,真俗二谛对于凡圣不能同时为谛。吉藏强调,性空真理,只呈现于圣人心中,而在呈现时,圣人只见真谛,不见俗谛。但为化度众生随顺众生心意而讲所见为实有,这是为众生说俗谛。但圣人也对众生说,要知...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0340714.html
  • 十大愿王浅译

    法界虚空界照见十方刹海,所有众生,千差万别,如海千涛万浪,若无明风息,则海晏河清,识海便成性海,所以普贤愿力,先识众生,然后随顺而转,识得众生有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依地水火风而住者、有依空生住、...于彼性情随顺而化度之,执劳待役而承事之,饮食衣服卧具汤药而供养之,如父母师长而敬奉之,我不敢轻众生众生皆当作佛,若见有病者为作良医,若见娱入邪途,示其正路,若入生死闇夜,为示涅槃光明,若缺财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80853021.html
  • “二谛”论和“八不中道”说

    别迷是末;本是前迷,末是后迷。问:何意开凡圣二于谛耶?   答云:示凡圣得失,令转凡成圣。(《大乘玄论》卷一)真俗二谛是为随顺众生而说,言教二谛之设归根结底是要“示凡圣得失,令转凡成圣”。转凡成圣是无...历史趋势。吉藏说:   既有众生,故有诸佛;既有诸佛,便有教门。既有诸佛教   门,则有菩萨之论。诸佛为众生失道,是故说经;菩萨为众生   迷经,是故造论。(《三论玄义》卷下)说明他之所以用“论”命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75954703.html
  • 观音信仰探讨

    菩萨本来是没有男女性别之分的,只是随顺众生的愿望和传法的需要,而变现其身相容貌。所以现男相方便就现男相,现女相方便就现女相。  出于崇敬之情,民众又以自己的理解和心态去想象观音的形象,所以在民间形成的...同体大悲的教理教义能够吸引信众,随缘而化、随顺众生方便法门的弘法方式又能够适应不同环境的结果;另一方面,是中国从固有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特有的民族性格出发主动选择的结果。  古代印度佛教的...

    武高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65457693.html
  • 六度与四摄

    起亲爱之心,依附于菩萨,接受教化,住于大乘正道,是为布施摄。   二,爱语摄。谓菩萨随顺众生根性,用慈和,爱悦语   言与之说法,使其乐于接受教化。凡有三种:(一)慰喻语。如众生或患病苦,或遭挫折,诸...,即以财施摄受于他;若众生乐法。喜闻佛法,即以法施摄受于他,为其说乐闻之法。众生得到二施利益,自然生起亲爱之心,依附于菩萨,接受教化,住于大乘正道,是为布施摄。   二,爱语摄。谓菩萨随顺众生根性,用...

    张秉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62258269.html
  • 二谛论和八不中道说

    成无所得"。他又说:问:摄岭、兴皇何以言教为谛耶?答:其有深意,为对由来以理为谛故,对缘假说。问:《中论》云,"诸佛依二谛说法";《涅槃经》云,"随顺众生故说二谛",是何谛耶?答:能依是教谛,所依是于...谛耶?   答云:示凡圣得失,令转凡成圣。(《大乘玄论》卷一)真俗二谛是为随顺众生而说,言教二谛之设归根结底是要"示凡圣得失,令转凡成圣"。转凡成圣是无所得,并非指因于谛或教谛而有所得或有所失。这一思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30758700.html
  • 试译菩提达摩《二入四行论》并探析其思想内涵

    背离清净自性,随顺虚妄迷情,沉沦三界之中,常生贪嗔痴等不良情绪,造作无边的恶业,恼害无数的众生,今生今世,我虽然没有造恶,却遭受如此苦报,这是我前世恶业的招感,自因白果,不是天地不公或他人无端生事强加...自觉趣光明晖发,是名宗通相;云何说通相?谓说九部种种教法,离异不异有无等相,以巧方便随顺众生,如应说法令得度脱,是名说通相。[12]  这是《楞伽经》卷三对“宗通”与“说通”的解释。“宗通”与“说通”...

    法 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74960139.html